转载于呼和浩特晚报2014年1月1日第13版教育广角报道 记者:梁婧姝
各大媒体对于“低头族”的报道屡见不鲜。手机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也给我们增添了安全、健康的隐患。如今“低头族”的大军已经挺进校园。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就课堂频现“低头族”的问题,开展了“绿色课堂”的活动。去年12月26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学习氛围浓听课效果好
“我们的‘绿色课堂’活动从上学期就开始了。”当询问活动从什么时候开始时,林学院园林专业大四的胡素蓉告诉记者。胡素蓉说:“活动没开始时,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活动开展后,同学们的听课状态明显比以前好了。”同是大四的城市规划专业的何志中告诉记者,活动刚开始时,学生们也是有一些抵触情绪的。学院的辅导老师给做了许多思想工作,而且还专门举行了讲座分析了经常玩手机的危害。现在对于这个“绿色课堂”的活动,同学们都特别欢迎。
城市规划专业大二的卢洋洋对记者说:“现在觉得学习氛围特别浓。这个活动开课后,不仅是课堂上没有了玩手机的现象,就是上自习的时候大多数人也不带手机,带手机的同学也会自觉调成静音,避免打扰他人。”城市规划专业大三的孟飞轮说:“我觉得这个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比以前更注重思考了。原来上课带着手机会分散注意力,所以听课就简单记个笔记。现在听课不受干扰,在课堂上发现问题会询问老师,有时还会和老师在课下探讨些学术上的问题,觉得自己的学习更深入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都觉得“绿色课堂”活动带给了他们积极的影响,不仅使他们更加愿意学习了,也使得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上课认真听期末挂科少
林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志强老师告诉记者,“我们每天都有老师对学生的听课状况进行抽查,这学期学生的听课状况确实进步了很多。”王老师给记者拿出了去年下半学期与去年上半学期的听课记录表,记录表中显示,九月份学生公共课中玩手机、上课不注意听讲与同学交头接耳的现象比较普遍,到了十月下旬就有明显改善,而且记者在记录表中发现学生们迟到、逃课的现象也少了。
“问问题无人答,放眼看去尽低头”的课堂现象曾经让很多老师感到无奈,但如今,林学院开展“绿色课堂”活动的举措得到了很多任课老师的认同和称赞,林学院从事森林生态与气象研究的岳永杰老师告诉记者,活动开展前,课堂里低头“划屏幕”的多,埋首做笔记的少,有的学生一学期下来,期末考试试卷交上来就是一张白纸。现在,上交手机后课堂上的变化让岳老师十分欣喜,“一堂课下来,整个上课的感觉都非常好。以前上课看到同学们都是以‘埋头苦干’居多,现在积极回答问题的人变多了,讲课的效果也很好。期末挂科的少了,交白卷的现象没有了。”
宣传沟通勤监督管理紧
当记者询问是什么方法使课堂的“低头族”变成“抬头族”时,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陆海平告诉记者,“‘绿色课堂’活动在开始的时候,学生确实有些负面情绪,但我们通过发宣传单、辅导员开班会,学生干部积极引导等方式来让学生接受不带手机进课堂的做法。同时我们也制定了规范确保‘绿色课堂’活动能够长久,比如说,发现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任课老师可以临时保管学生的手机,记到收缴记录本上,等学生表现好或学期末再归还;为违规的学生设置过失登记,与期末成绩、奖助学金、入党、保研等挂钩;如果任课教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行为放任不管,或教师出现违规行为,会扣除教师的年终考核分数等等。”
陆书记说,学院通过“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并举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加强自律和他律,使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从被动、机械地服从转变为主动、自觉地遵守;通过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陆书记强调,“管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绿色课堂’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一方面学生要加强自制力;另一方面,老师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这样才能不仅把学生的身体和眼睛带回课堂,更能把学生的心拉回到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