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471-3821329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
学校召开2025年科技工作大会

添加时间:2025-04-23 作者:王丽 摄影:沙日盖 王瑞霞 彭显赫 摄像:侯新棣 仇辛羽 曹愈 浏览次数:

4月23日上午,学校2025年科技工作大会在西校区科技报告厅开幕。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文韬,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高旺盛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林克剑、副所长王川,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副院长赵举,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公茂果,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所长王振宇,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人虎等到会指导。校领导陈永胜、刘永斌、董贵成、塔娜、齐景伟、褚亚申、陆海平、左合君、董同力嘎、张超群及职业技术学院领导韩瑞平、那森巴雅尔出席会议。党委书记陈永胜主持开幕式。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永斌以《聚焦农业科技前沿 勇担强农兴农使命 奋力谱写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新篇章》为题作学校科技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学校在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机制体制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十五五”学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刘永斌强调,全校上下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对标“晋位升级”和争创“双一流”高校奋斗目标,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求,持续实施六大战略,强化科教融汇、科技支撑、人才驱动、资源整合、重点攻关、基础研究、赋权激励、精准对接、交叉融合、对外交流,破解创新堵点卡点,以有组织科研为引领,持续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切实加强成果转化推广,为落实好“五大任务”、抓好“六个工程”、开展好“六个行动”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张文韬充分肯定了我校在科技“突围”、成果转化、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他针对学校科技工作发展,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要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二是要贯通“研产链条”,加速成果转化和校企协同创新,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三是要深化机制改革,优化科研评价体系和创新生态,构建科技创新“强磁场”。他表示,自治区科技厅将继续完善“1+7+N”科技政策体系,为学校提供创新规划、人才引育、科技金融和经费改革等全方位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推动形成同向发力的政策体系和良好创新氛围。

李伟表示,内蒙古农业大学作为自治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科技力量,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服务国家战略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了农大担当。围绕深入推进落实高校科技“突围”工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聚焦科研评价改革,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二是聚焦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三是聚焦产业发展亟需,加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他强调,学校要聚焦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以更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教育强区建设,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持续提供农大智慧、农大方案和农大力量。

大会现场举行了系列重要科技平台揭牌仪式,张文韬、李伟等为旱区水工程生态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张雨等为内蒙古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院揭牌;唐人虎等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揭牌。刘永斌代表学校与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开幕式后,高旺盛、公茂果分别以《农业强国与“十五五”农业科技战略趋势》《协同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大场景应用探索》为题作特邀报告,为学校提升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度、深化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校本部全体处级干部,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受表彰单位和个人、师生代表400余人参加会议。


上一条:学校参加京津冀蒙高校联盟2025年常务理事单位会议

下一条:我校大兴安岭森林生态观测研究科普示范基地获评优秀

关闭

 
版权所有 ©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建东街15号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
邮编:010018
电话:0471-382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