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471-3821329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学质量管理年系列专访】

添加时间:2013-03-26 作者: 浏览次数:

身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发展促进会理事、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的王立群教授,虽角色多样,但言语质朴,为人纯粹,她以“草根”幽默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她与“草根”有着怎样难舍情缘,“草根”在她的一生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误入”生态学,成就一段佳话

王老师涉足植物生态学领域颇具“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戏剧性。她笑着告诉记者,她曾是文科生,以高出分数线六十分的成绩选择了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和地植学专业,虽是第一届学生,可她一无所知,且毫无兴趣,因为她一直热衷于文学。“我仍然记得校长的话鼓励我走出了茫然——‘二十年后这个专业一定是很受欢迎的’。于是我不断学习,终于补平了专业短板。”这种进取拼搏的精神,使王老师走出一条灿烂的生态学之路。

大学毕业后,王老师被分配到原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任教,两校合并后,担任我校生态环境学院植物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一直从事草原根系研究工作。自1989年,王老师的研究领域从植物生态学转向植物学(形态和结构),偶然中又转到地植物根系构型这一科研方向。连她自己也感叹:“植物开花结果很美,很多人观赏;但植物根系盘根错节在地下,无人问津,不仅仅因为根系观赏度差,而是做根系研究太苦了!”采访中,她拿出自己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专著《中国北方草地植物根系》,同记者翻看起来,望着这些倾注了不知多少心血的根系图以及旁边细致、严密的注解和数据解析,记者看得眼花缭乱,却震撼许久。

回忆那段与草根相缠绵的光阴,王老师感慨良多,“当时,早晨六七点钟我们带着凉馒头和咸菜疙瘩,坐在大卡车的后面赶往野外,这一去就是三个月。炎炎烈日下,蚊子、苍蝇、牛虻到处都是,很让人受不了,我们每天趴在荒芜人烟的土地上挖各种植物根系,挖出后再仔仔细细地画出来。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多才能整理完,有很多时候,都来不及戴手套就把手伸进甲醛中做标本了。真的,每一个草根都是非常珍贵,都是宝贝。”王老师还告诉记者,标本除了留给后人研究,更重要的在于防止草场破坏,这些基础标本可以一定程度的模拟代替挖掘,既避免了人工挖掘所耗费的大量劳动力,又避免了草场破坏。“根系研究是基础性的,现在可能看似没什么价值,却为今后地下生态系统研究奠基,保护了资源,还可为后人所用。”说到这,记者深深感受到一位根系标本倾心呵护、对根系研究倾尽心血的植物学教授的浓浓“草根”情节。

得遇严师教导,事业节节开花


“那段当助教的时间里,最得益于我的老师陈世璜。陈先生教学非常严谨,旁听了我一学期的课程,每次一下课便直奔办公室点评课上讲得怎么样、站得位置有没有挡住学生的视线、板书是不是很工整、哪句话用词不严谨……,一点一滴的指导,让我获益匪浅。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先生的熏陶,我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我始终认为,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就是宝贵的财富……”是的,严谨、细致的导师让她深刻领悟到严谨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她一直致力于怎样提高教学水平,怎样让学生学到知识。“我只是在众多精英衬托下的草根,做了一些奠基工作。”她这样评价自己获得2009年全区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经历。

王老师不仅在自己专业领域得到好评,与她热爱的文学仍坚守本心。1997年3月,她参加我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并以97.3的一级甲等高分获得区级测试员资格。2006年,又与包括北大中文系、国家语委等具有相关专业经验的109人角逐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最终获得六个席位之一。“当时真的很兴奋,在台上做自我介绍时,大家都好奇取得‘一甲’是什么样的老师,结果一看是植物学教授,瞬间大家就沸腾了。”一直热衷于语言方面的植物学教授,一直与播音主持为伍,却没有相关专业基础,凭一份兴趣,凭一份热爱,执着圆梦,不得不让人佩服。

“草根”共产党员,一生信仰的源泉

每个怀有神圣信仰的人,内心都是富足的。王老师亦如此。她20岁入党,担任党支部书记多年,始终认为党员就应该实实在在做事,要不愧于誓词,要植根于人民,要对得起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和轻易放弃信仰的人,精神都是懦弱的。成为共产党员就是我的信仰。不是为做官,而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入党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以服务于普通人的普通的心成就了过去有预期和没有预期的成果。”她更多的是做基层工作,深入偏远山区调研,为其引进以生态鸡养殖为主要特色的一村一品项目,推进山区发展。她的话语、行动,都透着骨子里对农民的“草根”情结和共产党员对农民的朴素阶级感情。过尽千帆,却很少提及自己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的荣光,更多是做一个怀揣信仰的“草根”共产党员,以自己行动践行信仰。

王老师说,做每一件事应有十分的付出,但只要求六分到八分的收获就行,不管做什么,要不急、不停,要永远进取,坚持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的。我们体会王老师那洗尽铅华呈素姿的“草根”岁月,平凡却又无憾,在梦想与现实中拼搏进取,践行信仰,收获绚烂。

上一条:凝心聚力共绘“中国梦”

下一条:回归绿色课堂,从我做起

关闭

 
版权所有 ©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建东街15号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
邮编:010018
电话:0471-3821329